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为进一步助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生涯全过程,并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合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平台共同开展策划,推出“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访谈栏目,邀请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深入研讨、分享感悟,共同书写好新时代的“强师答卷”。
近日,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孟芳兵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学校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党委重点工程,围绕教育家精神的六个维度创新实施举措,持续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在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实践中,学校主动识变、求变、应变,深入推进以人事制度为牵引的人技结合综合改革,通过数字赋能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精准化、精确化、智能化。
问题: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对高校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孟芳兵:学校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党委重点工程,并列为学校层面八大重点任务之一,制定弘扬教育家精神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方案,构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15312”工作体系,把教育家精神贯穿教师“引、育、留、用”全过程,围绕教育家精神的六个维度创新实施举措,持续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质量。
一是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认真执行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常态化组织教师参加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国情社情考察等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坚定广大教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学校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教师“领航工作站”建设试点高校。
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建立涵盖师德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和惩处的制度体系与工作体系,实施师德固本“八个一行动”,建设“师道大讲堂”“师德讲坛”校院两级师德教育平台,陶冶广大教师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三是搭建成长发展平台。实施“党委抓课堂”工程,成立“武汉理工—新华网”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门课程课堂教学,培育打造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同时建立“四定”分析服务系统、教师画像系统和岗位任务“红绿灯”预警模型,精准服务教师成长发展,培育广大教师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四是提供创新实践机会。鼓励教师参与调查研究、学习考察、挂职锻炼等实践活动,每年选派教师赴大型企事业单位进行一年以上实践能力锻炼,依托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高校优势和技术转化基地,支持教师创新创业,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养成广大教师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五是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开设“弘扬教育家精神”专栏,广泛宣传学校改革发展中涌现的教师典型,制定《武汉理工大学教师本科育人工作量实施方案(试行)》,举办教师节表彰大会、师道传承仪式、新教师宣誓仪式、“卓越之光”理工故事展演会等活动,涵养广大教师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六是提升国际影响。召开国际化高质量发展大会,构建“4310”国际化工作机制,制定教师海外研修访学支持计划,帮助教师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全球竞争力;深挖学校积极融入实业报国、工业强国、科教兴国的校史,凝练并弘扬“武汉理工精神”,树立广大教师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问题:当前,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对教育变革产生广泛影响。在全面推进数字化赋能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学校主要推出了哪些举措?
孟芳兵:在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实践中,学校主动识变、求变、应变,坚持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引领,围绕“党建引领、数据驱动、协同共享、提质增效”总体方针,深入推进以人事制度为牵引的人技结合综合改革,通过数字赋能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精准化、精确化、智能化。
一是数字画像,推动实现教师评价精准化。搭建师德工作平台,将培育高尚师德作为党委工程,用好校院两级师德教育平台,建立全周期“五结合”师德教育模式,健全荣誉体系,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加强各环节师德审核把关,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搭建能力监测平台,构建AI教师能力画像,依托大数据从多维度精准评价教师能力,描绘成长轨迹,展现优势潜力,激发内生动力;搭建科研赋能平台,基于科研大模型与人工智能技术,提供面向有组织科研的辅助决策服务和面向科研人员的论文撰写、项目选题与科研方向个性化推荐服务。
二是数字定位,推动实现人才引育精确化。坚持党管人才,实施“人才工作重点举措十四条”及“15551”人才工程,构建数字化岗位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科团队结构与成果,精准匹配引进人才和岗位需求;建设“学科—岗位”配置系统,以数字赋能实现学科规划、任务、岗位设置及资源配置动态统一,解决人才学科归属及成果匹配问题;依托大数据建立人才综合评价模型,从五个一级维度开展评价,引入AI模型优化评审机制,打造“青年人才扬帆计划”等平台,推动人才“引育留用”提质增效,形成良好人才生态。
三是数字提质,推动实现教育教学智能化。建立智慧教室示范区和教学数据分析平台,促进实体空间和线上平台“双空间”的有机融合,助力师生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应用场景;建设未来学习中心,搭建数字孪生场景,推动“教”与“学”深度互动,实现从全产业链大局管控到关键节点工艺规划的多维创新能力培养;开展教师数字素养培训,组织举办AI赋能教育教学培训、教职工AI应用创意大赛,鼓励教师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融入教学实践,推动课程体系重构与育人模式革新。
问题: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教育家精神如何发挥引领作用?
孟芳兵: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育家精神为打造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提供行动指引,为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提供精神动力。
在价值引领方面。教育家精神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锚定育人方向,引领广大教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事业全过程,确保教育发展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在教育实践方面。教育家精神蕴含的开拓创新精神,鼓励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创新,推动素质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升级、拔尖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等关键领域改革,以问题导向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核心课题,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在评价改革方面。教育家精神激励高校和教师积极应对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断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创新人事管理服务,为教师队伍松绑减负,激发教师队伍创新活力。
在文化传承方面。教育家精神彰显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融入教育体系,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意识,又以开放视野吸纳世界先进教育理念,构建兼具中国特色与国际水准的教育范式,为教育强国建设赋予深厚的文化自信与包容品格。
武汉理工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国家队,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部署安排,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贯穿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各环节,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不断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武汉理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