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国·青海篇|“红绿金蓝”映高原:青海文明实践工作综述-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5 07/23 15:54:27
来源:新华网

文明中国·青海篇|“红绿金蓝”映高原:青海文明实践工作综述

字体:

  新华网西宁7月23日电 七月高原,碧空如洗。“文明中国”主题采访团的足迹,纵贯青海东北至西南,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辽阔疆域探寻文明发展的脉动。这片高原腹地,正以赤诚红、生态绿、民生金、梦想蓝为经纬,编织出一幅精神铸魂、生态筑基、治理惠民、民族共融的壮阔文明画卷。

  赤诚红:精神高地的血脉传承

游客参观原子城纪念馆。新华网 刘娜 摄

  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内,928件革命文物静述历史——手摇计算机的齿轮咬合过核弹公式,“596”主题长廊铭刻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历史。这座全国唯一一个核武器主题纪念馆,自2009年开放以来,慕名到馆参观学习的群众达446余万人次,成为“两弹一星”精神的活态课堂。

  向西500公里,格尔木将军楼公园的铸铜群雕讲述着另一段传奇:慕生忠将军带领筑路大军,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世界屋脊”创造了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作为格尔木市面向公众开放的城市宣传窗口、历史文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公园成为青少年学习党史知识、继承革命传统的重要课堂,也是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

  红色基因的传承,更在广袤乡村找到新时代坐标。门源县大沟脑村党支部书记朱发山在地震来袭时只对自己家人喊出“自己注意安全”便冲向救灾一线。海晏县达玉五谷村,依托地理优势和红色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原子城红色教育资源,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一系列红色教育,让红色信仰沉淀为日用不觉的乡村温度。

  生态绿:守护与重生的高原实践

克土沙区护林员们在养护树木。新华网 刘娜 摄

  在海晏县克土沙区,4000公顷沙地上青海云杉林挺立如绿色长城。这是三代人接力40年的战绩。从“沙逼人退”到“林进沙退”,他们创新技术,让沙化土地从148.6万亩锐减至92.6万亩,局部林草覆盖率达85%。“望绿亭”旁还建有防沙治沙展馆,以海晏克土治沙精神为落脚点,以防沙治沙历程中的事件、人物、物件为素材,全方位、立体化、全景式生动讲述防沙治沙的故事,打造环湖北岸防沙治沙精神展示高地和生态建设实践课堂。

  生态守护的路径向自然教育延伸。祁连山腹地的仙米国家森林公园科普馆,1650平方米展厅为公众提供走进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的渠道和平台,让广大群众在亲身感悟中更加直接全面地了解国家公园政策理念,了解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激发生态保护自觉意识,增强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内驱力和行动力。

  而在长江源头第一镇——格尔木唐古拉山镇,生态移民村长江源村的重走总书记调研路活动,已将“垃圾不落草原”写进新村规。

  绿色更是致富密钥。门源百里花海蜂业有限公司建设了以“青海高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蜜蜂精神”相融合的“百里花海精神”省州党建示范基地。打造百里花海“甜蜜党建”服务品牌,做好“研学”科普教育引导服务,为国家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713户农民通过土地托管年增收747万元,金黄花海与雪山银峰,共绘绿水青山变现的工笔画。

  民生金:治理绣花的温暖答卷

  西宁市12345热线大厅,工作人员3分钟完成诉求分拣。这场“有诉必应马上办”的政务革命,将19条热线归口管理,52万件诉求响应率100%。

  更精妙的治理藏在街巷烟火中。为解决“占道经营”投诉不断增多这一问题,西宁市城市管理部门采取“管而不死、放而不乱、治而有序”的治理策略,与区级部门合作,创新推出“商业限时外摆”和“潮汐摊位”等新模式,避免“一刀切”管理方式,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和摆摊无序的问题。

  乡村善治则靠“小机制”激发“大能量”。湟中区苏尔吉村通过“一约四会”强化村民自我管理,修订《村规民约》明确婚丧简办标准。党员干部带头践行,村干部主动参与村民红白事,引导群众摒弃大操大办陋习,并实施红黑榜制度,鲜明对比新旧风尚,推动移风易俗常态化,文明新风落地生根;海晏县达玉五谷村探索推出“党建积分超市”项目,结合“善行义举榜”,将农牧民群众好人好事的事迹以及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时长纳入积分管理,依据累计积分进行商品兑换,从而持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增强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推动志愿服务常态长效。

  梦想蓝:多元交响的未来和声

星园路社区内,居民一起学习剁绣。新华网 刘娜 摄

  昆仑山融雪汇成格尔木河,滋养11.9万平方公里土地。在星园路社区,热心的张姐将跳舞作为社区邻里间增进感情的桥梁;每到节令,回族马阿娘家的馓子香和李大姐家的果香,总会在楼道里碰头,成了邻里间心照不宣的默契;“红石榴志愿服务队”提供“上门办”服务,让多民族在“暖心圆”里相嵌共生。

  文化基因在血脉中交融。大沟脑村积极组建民间传统艺术表演队,通过传统乐器表演、社火演出、秧歌表演等挖掘和传承民间传统艺术,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培育特色乡村文化品牌,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点。

  在原子城纪念馆和将军楼,讲解员们深情讲述“两弹一星”精神和“两路精神”,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多民族共沐精神洗礼。

  以红铸魂,以绿筑基,以金惠民,以蓝聚力——在这片海拔3000米的高原大地上,青海正用四色文明经纬,为新时代中国书写壮丽答卷。(“文明中国”采访报道组:新华网 刘娜)

【纠错】 【责任编辑:李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