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小吃、一张床、一个摊位:马拉松“跑暖”的民生经济-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9/11 17:35:38
来源:新华网

一份小吃、一张床、一个摊位:马拉松“跑暖”的民生经济

字体:

  新华网北京9月11日电(记者 李旭)清晨的哈尔滨,天光初醒。一家位于中央大街的包子铺已经灯火通明,成为朦胧晨曦中一处温暖的所在。几位专程从北京赶来的跑友,成了这天清晨的第一批客人。他们兴致勃勃地品尝着招牌鲜肉包、风味干肠,打算在哈尔滨马拉松开始前,先以味蕾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气息。

  8月31日,参赛选手从起点出发。当日,2025哈尔滨马拉松鸣枪开赛。本届比赛设马拉松、半程马拉松两个项目,吸引3.5万人参加。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听说这里的包子非常好吃,就想着一定要来尝尝看。”其中一位跑友说,“我们几个提前两天就到了哈尔滨,跑马之前,得先把这座城市‘吃’明白。”

  马拉松带来的不仅是汗水和欢呼,还有实实在在的消费热潮。一份小吃、一张床位、一个摊位,通过马拉松串联起了城市温暖的脉动。

  一份小吃,小微餐饮的增收账

  8月31日,哈尔滨银行2025哈尔滨马拉松(以下简称“哈马”)如期举行。“去年我们在终点补给锅包肉消耗300斤肉品,今年增至450斤。”同合居餐饮市场总监信妉婷表示,“人来了总要逛、要吃,这正是本地商家拓展市场的好机会。”

  图为哈尔滨马拉松比赛现场的音乐演出。图片来自主办方

  此外,同合居餐饮专门为哈马推出了“哈马专享能量套餐”,99元即可尝遍锅包肉、麻酱拉皮、红肠炒饭等东北特色菜。14家门店同步上线后,单日套餐销量表现亮眼,市场反响热烈。

  数据印证了哈马期间餐饮的火爆:8月最后一周,美团平台上“哈尔滨饺子馆”搜索量上涨111%,“哈肉联红肠”上涨92%。这些小吃承载的不只是跑者的补给,更是赛事给小微餐饮业态带来的直接红利。

  “同合居”的经历并非个例,2025年桂林马拉松赛事举办期间,沿线餐饮企业销售额普遍增长20%以上,部分餐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65%。赛事期间,特别是赛前和赛后的餐饮需求激增,不仅有参赛者涌入餐厅,也有大量前来观赛的游客,带动了全市范围内的小吃店、餐馆的活力。这样的消费热潮,从马拉松的起点到终点,形成了一条贯穿城市街头的经济“温暖脉动”。

  随着马拉松赛事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小微餐饮企业迎来了赛事带来的消费高峰。从看得见的一份小吃,到算得准的微型增收,小微餐饮成了赛事红利直接照进生活的窗口。

  一张床位,住宿行业的活力账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8月最后一周,本次哈马起点“哈尔滨音乐公园”搜索量同比上涨332%,“哈尔滨中央大街附近酒店”搜索量上涨25%。哈尔滨JW万豪酒店市场销售总监朱桐告诉记者,哈马开赛日,342间客房入住率100%,参赛选手占50%。

  马拉松赛事经济的辐射力在“住”上体现得尤为明显:2024广州马拉松期间,以广州为目的地的酒店订单环比前一周同期增长超40%。宜尚酒店旗下位于马拉松路线周边的多家门店在赛事期间的入住率均超过85%,部分门店多日满房;2025武汉马拉松期间,武汉整体酒店订单量环比赛事前三天订单量增长180%,酒店均价环比前三天增长24%。赛事期间,酒店为跑者定制延迟退房、能量早餐等服务,更是将赛事流量转化为了服务增量。

  2024年12月8日,参赛选手在比赛中。当日,2024广州马拉松鸣枪开跑。新华社发(黄晋文摄)

  赛事对住宿业的拉动效应不仅体现在连锁酒店,还更广泛地激活了本地的民宿市场。“马拉松期间是我们一年中的相对最忙的时候,也是我们收入的‘小高峰’。”淮安某民宿老板对马拉松赛事期间客满的情况记忆犹新。“平常周末客满率不足五成,赛事周末一晚上全满。”

  这样的床位账,体现了马拉松赛事对就业和酒店经营的直接支撑。赛事期间的高客流量,不仅带动了酒店业的收入,也推动了其他与住宿相关的产业,如清洁、客房服务、餐饮等,形成了全方位的经济效益。

  一个摊位,灵活就业的创业账

  从外地跑友涌入老字号餐馆,到酒店民宿一房难求,再到商圈景区人潮涌动,有效拉动了住宿、餐饮、旅游和零售等多行业协同发展,形成显著的经济链式反应。此外,随着赛事的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城市会在赛事期间允许临时摊位入驻,创业机会也随之增多。

  以广安马拉松为例,自2016年首次举办以来,赛事不断助力培育和拉动本土赛事经济。“2024广安马拉松赛首次在现场推出‘广安市集’展销活动,共有70家广安本地文旅、非遗、农特产、名优小吃企业商家入驻,吸引来参赛选手和市民群众超5万人,现场消费超300万元。”广安马拉松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广安马拉松赛实现市场合作品牌超40家,市场化收入占运营成本费用的1/3。

  2024年11月23日,广安马拉松开跑。图为参赛选手在比赛中。新华网发(张可凡摄)

  2025贵阳马拉松期间,“乐爽市集”创新性地将时下火热的“摆摊”经济与体育赛事完美结合,打造了一个占地近18000平方米的沉浸式体验空间。赞助商展示区、贵阳特色美食区、文创潮玩区、名特优产品展销区和运动装备区……140家经过严格筛选的本地商户入驻,其中既有传承数代的老字号,也有充满创意的年轻品牌,还有来自贵州各地的乡村振兴特色产品。

  6月15日,选手在2025“贵马”比赛中。新华网 卢志佳 摄

  一场马拉松,串联起了城市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也成为城市向全国展示独特魅力的动态名片。正如跑步爱好者王宇昊所言:“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才能真正感受它的活力脉搏。”

  多元消费,城市经济的带动账

  马拉松的“魔力”不仅限于赛场。2025年无锡马拉松期间,42.6万余观众、跑者带动周边产业效益达50500.2万元,较上届提升78.2%,创历史新高。其中,经估算,“锡马”期间带动的餐饮、住宿经济效益最为可观,分别达14370.8万元、30129.6万元。

  无锡马拉松的经济效应只是全国马拉松热的一个缩影。《中国路跑人群消费与赛事经济发展趋势与特征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路跑赛事参赛者年度消费总规模达168亿元,相较于2023年增长了26%。其中,服装鞋帽、可穿戴专业装备等直接消费超过98亿元,因参赛衍生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间接消费超过69亿元。

  “提前三天抵达贵阳,一边备赛一边旅行,总共花了5800多元。”2025年贵阳马拉松参赛者陈琳的行程,正成为体育赛事拉动城市消费的一个生动样本。她的足迹串联起了一条清晰的消费链:漫步青岩古镇感受人文历史、品尝地道酸汤鱼体验黔味魅力、参与“贵马之夜”音乐派对融入当地氛围——体育之外的多元消费场景,正在持续释放“马拉松经济”的带动效应。

  “路跑运动是一项典型的以赛事为核心,将全民健身需求与体育产业发展有机融合的运动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中国体育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赵轶龙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沿着42.195公里的赛道,路跑赛事经济效益不仅是线性的,也是网络化的,上万参赛跑者的到来,辐射全城,为城市酒店、餐饮、旅游、交通和商业等现代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线下流量,激发了城市的商业活力。

  “从赛事当天的即时消费到长期的经济效益,马拉松为城市带来的经济红利是全方位的,其自身也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经济闭环。”赵轶龙进一步分析,对城市来说,马拉松赛事不仅是一个短期的盈利机会,更是一个城市经济韧性和活力的体现。

  傍晚时分,中央大街包子店里依然亮着温暖的灯光。“您慢用,小心烫!”店主看着店里络绎不绝的跑友,一边热情招呼,一边手脚麻利地将刚出笼的包子端上桌。“从清晨5点到现在,我们多卖了好几百笼包子。”

  热气腾腾的包子,升腾着的不只是食物的香气,更是这座城市的温度。这既是对马拉松经济最生动的注脚,也呼应着“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

  马拉松让城市动了起来,也让生活活了起来。每一座城市的马拉松,都是人民生活温度的一部分,也是现代化城市生动画卷中的一笔亮丽色彩——一份小吃、一张床、一个摊位汇聚成民生温度,也凝练成为城市现代化的生动画卷。(刁文静对此文亦有贡献)

【纠错】 【责任编辑:贾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