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的2025年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在武汉举行。本届大会以“数智赋能新质生产力,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主题,吸引了电网企业、发电集团、科研院所及信息通信企业代表,共探数字化技术与电力业务深度融合的路径。
会上,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企业路由器领域总裁伍连和介绍了星河AI电力网络解决方案,方案以IPv6+技术为核心, 结合AI、切片分组网(SPN)、量子安全等能力,为解决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新能源调控、海量连接、安全运维等难题提供了创新路径。
新能源浪潮下,电力系统面临 “三重挑战”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我国新能源发电占比持续攀升。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的“强波动、难预测”特性,对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调控提出更高要求。与此同时,电动车普及带来的充电桩增量、户用光伏“按需并网”的连接需求,使得电力终端连接数呈爆发式增长,“十亿联接、百亿感知”成为行业常态。
“以前变电站巡检靠人工,一天最多覆盖2个站点;现在用机器人巡检,但高清视频传输对带宽要求从20M飙升到1G,巨大的带宽压力,让传统网络在数据洪流面前难以招架。”相关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仅如此,随着电力通信网规模扩大,故障定位难度显著上升,传统网络排查单站点故障平均耗时随即增长,难以满足“毫秒级自治”的调控需求;而新能源发电预测、负荷感知等AI大模型的应用,以及量子计算破解技术,又对传统网络的带宽利用率、数据安全提出新挑战。
安全风险同样凸显。随着配电终端向用户侧延伸,网络边界日益模糊,传统加密技术面临巨大挑战,如何保障继电保护、安稳控制等核心业务的数据安全,成为当前的重点课题。
星河AI电力网络四大创新,筑牢新型电力系统数智底座
针对行业痛点,华为提出的星河AI电力网络解决方案,从“高确定性、高运力、高安全、智能运维”四大维度突破,为新型电力系统注入数智动能,打造高可靠电力IP生产网络。
高确定性承载:方案通过SPN技术构建“立体切片”网络,实现不同业务的差异化体验保障。电力SPN技术支持L1层TDM硬管道,承载继电保护、安稳控制等I/II区核心业务,L2/L3层FlexE硬切片承载视频巡检、办公等III/IV区业务,切片间物理隔离,避免业务相互干扰。
高运力智算:针对AI大模型在发电预测、负荷感知中的应用需求,方案创新采AFR自动流级调度、SPFC精准流控技术,实现智算网络吞吐效率超90%;业界创新的“集装箱调度算法”,可消除通信空泡,使长距离传输算效达95%以上。更关键的是,方案通过“首层/尾层数据本地训推、中间层数据加密传输”模式,确保电网核心数据不出园区,保护数据隐私安全。
高安全防护:方案集成内生QKD(量子密钥分发)抗量子加密技术,通过“分布式动态密钥分发”替代传统集中式分发,业务密钥经网状多路径传输,中继节点无法破解;结合 Xsec 加密隧道技术,简化配置的同时实现端到端多点加密。
智能运维:打造“一脑(智慧大脑)、一图(数字孪生)、一网(智能网元)”运维体系,NetMaster通信大模型赋能智慧运维,实现基于自然语言对话式运维,运维方式简单高效,网络多维可视,业务旅程历史可回放,仿真引擎未来可预测。智能光纤看护,实现断纤、测距、光缆弯曲,以及连接器脏污等场景的自动检测,光纤故障米级定位。
技术落地见实效,助力电力行业数智化转型
目前,星河AI电力网络解决方案已在多地网省规模部署,其中SPN技术成为了支撑电力通信网络升级的核心技术,实现电力关键生产业务(如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的高效承载,构建“主配一体化”通信网,统一承载生产控制类(I/II区)和管理信息类(III/IV区)业务,网络切片确保业务隔离,配电网可靠性显著增强。
中国能源研究会相关专家表示,随着新能源占比提升,电力系统正从“传统调度”向“数智调控”转型,通信网络作为“信息神经”的作用愈发关键。华为星河AI电力网络通过技术创新,既解决了当前电网面临的连接、调控、安全难题,也为未来虚拟电厂、分布式电源灵活接入奠定了坚实的通信基础。
未来华为将持续深化AI与电力网络的融合,“以智赋网,以网强算,构筑电力行业高可靠IP生产网通信基座,推动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