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地图今日正式发布“扫街榜”。这份榜单看似是一个生活服务类榜单,但本质是一次线下服务信用体系的创新。
高德地图CEO郭宁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高德扫街榜是由10亿用户用脚投票而来的,是以个人信用分增信了的榜单,融合了强大的AI能力,有望每天能为线下餐饮及其他服务业多带去1000万客流。”
“身体力行”+“言而有信” 这份榜单才够“真”
“一家餐馆好不好吃、一个景点值不值得玩,用脚投票最有说服力。这份榜单我们主打一个‘真’字,强调‘身体力行’和‘言而有信’。”郭宁说。
郭宁解释,身体力行,是指榜单是基于海量用户的真实行为数据,如搜索、导航、到达、点评等,再通过科学AI算法模型计算而成。“脚步是不会骗人的。我们的榜单中,很看重用户身体力行。去了就是去了,没去就是没去,真实反映用户选择,让真正受欢迎的店铺涌现出来。”超1.2亿人次每天发起生活服务AI探索,导航前往1300万个生活服务目的地,日导航总里程超15亿公里
简单举例,如果在杭州有两家店,生意都很好,日均导航到店人数都在500人左右,第一家位于萧山,我们发现很多人会跨区专程前往去吃饭,人均导航距离10公里。另一家店在市中心的一个居民区,光顾的大部分是周边住户,人均导航2公里,第一家店“专程前往”的特征明显,在高德上的评分也更高;同时我们也会给回头客更多的店铺更高的评分权重,这都是客观行为,减少了主观评分的干扰。
言而有信,主要是指在用户授权后,我们会引入芝麻信用评级,确保高信用人群的评论得到充分展示,并有高权重。好不好吃,要说话算话。
郭宁表示:“我们希望大家每次出门前,既能打开高德导航,还能放心大胆地依据榜单消费,不用琢磨评价评分是否真实。”
用户打开扫街榜,也能看到对应不同类型行为的排行榜,有体现远距离专程前往的“轮胎磨损榜”,有体现多次前往的“回头客榜”,还有本地人偏爱、城市特色体验、高分烟火小店等多类排名,每个分类都会根据动态数据每日更新。
用“真金白银”补贴 让“烟火气”不被埋没
值得注意的是,高德今天同步推出“烟火好店扶持计划”,发布了“我们推出‘烟火小店‘’榜专门针对那些非品牌连锁、中小规模的店铺,他们可能无心或无力做专业的线上运营,被流量困住,但本身又有很好的品质,拥有一批小范围的回头客。”郭宁表示。
对于出发地或目的地是线下商家的用户,高德将发放价值2亿元专属到店出行补贴券包,包含公交地铁补贴、打车券、加油券等,补贴用户出行成本。
在交易补贴方面,高德地图将发放9.5亿元消费券,鼓励用户前往烟火好店体验优质服务,包含到店优惠券、招牌菜折扣等,所有成本由平台承担。
高德还将通过首页AI推荐、搜索热词推送、导航语音播报等方式,每天为优质烟火小店提供超过5000万流量的精准曝光,同时提供超3000万元平台激励,广泛邀请行业达人帮助小店制作优质推广内容。
AI不是“简单对话” 而是“行动伙伴”
技术进步,始终是商业演进非常重要的推动力。今天,人工智能爆发式发展,让高德能来做一个基于线下服务信用+AI的新产品,否则,所谓创新也无从谈起。
“高德其实一直是在深耕线下的。”郭宁表示,“我们对于基于地理位置的线下场景有20年深刻洞察。过去20年,有10亿的用户在高德地图真实搜索、导航前往餐厅、酒店、旅游目的地。AI时代的高德地图具备了新的能力,可以通过算法、AI和大数据,真实呈现用户‘用脚投票’的选择。”
今年8月,高德地图宣布全面AI化,推出了全球首个AI原生地图应用,希望推动AI从“对话工具”蜕变为“行动伙伴”,从平面变得立体。“高德扫街榜是在这个战略下诞生的,我们希望它成为AI时代的新型服务业工具,用科技的力量更好服务线下,增强线下消费动能。”郭宁说,“当然这里也要强调,无论AI算法多么精密,都无法替代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温度,也复刻不出厨房里那缕温暖而真实的烟火气,能关注人间烟火的AI,才是向善的。”
从消费软环境破局 为内需提供“信任力”
谈及内需是这一经济命题。郭宁表示:“除了增进实打实的购买力,我们其实需要从消费软环境角度切入思考。”
郭宁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潜力最强的消费市场之一。实物类消费,虽然亮点频出,但许多品类都很接近达到瓶颈,而服务业消费情况很不一样,才刚刚开始。2024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持续提升,达到了56.7%;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46.1%。很明确地看到了提振服务消费对拉动中国内需带来的价值,非常看好新型服务消费的发展空间。
“当然,困境同样存在,正视它才能打开更大的增长空间。现有服务消费市场评价体系不透明,评分机制单一。”郭宁表示,“比如看起来装修很高档的餐厅,到底好不好吃?一家美发沙龙里,哪个‘Tony’老师技术最好?消费者原本是奔着超高好评率去的,但踩雷多了,消费意愿就降低了。 ”
国内的商家为什么要卷评分?郭宁认为,除了“别人刷了我只能刷更多”的剧场效应,更大的原因在于公众目前能参考榜单只有那一两个。“我们的团队对比了一些线下消费更为发达成熟的市场,如日本餐饮消费市场中的Tabelog、Lavie Taste、Google Maps、klook等被用户高频使用的餐厅预订和评价平台。它们既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也为餐饮消费市场营造了一个相对公平客观的信息评价传递机制,促进行业良币驱逐劣币。”
消费信用失真,消费信心就会流失。高德就是希望用一个真实的榜单,帮助消费者降低决策成本,提振消费的意愿和信心;与此同时,也为商家减负,把更多经营重心从拼线上“好评”转向深耕线下“服务”。有“流量”,更要有 “留量”,这样才能形成商家用心经营,消费者用脚投票的良性循环。
当然,线下服务信用体系建设是所有消费软环境建设的一步,提振消费信心需要综合发力,需要各方一起努力。
把线上能力送到线下 用技术提升商业信任
过去25年,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互联网公司在做一件事情,是将中国制造带到线上。接下来要做什么?是把基于洞察、信用等线上能力提供给线下。“这可能会是一个差不多长的历史周期。对此,我们既要有充足的信心,也要有充分的耐心,当然更要有坚定的决心。”郭宁坦言。
郭宁表示,高德希望通过提升消费信任去提振消费信心,这并不是一时兴起,是和20多年来阿里一直在做的事一脉相承:就是发现行业真痛点,用技术方式努力去解题。20多年来,因为中小商家卖货难,有了淘宝;因为现金支付不便,有了支付宝;因为物流昂贵,有了菜鸟;有黑车、打车难,我们进入网约车。如果仔细去看,这些在起初看起来都不算那么大的创新,到最后都解决了不小的命题。而思考如何进一步解决“信任”问题,提升商业信用,是贯穿所有这些历程的。它们加总在一起,构成了阿里巴巴对于什么是好的商业形态,什么是新商业文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