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登上宝石山静观晚霞变幻,是许多杭州市民的心头好。然而7月中旬的一个傍晚,一支16人的夜爬队伍却在半山腰遭遇惊魂一幕——黑云般的马蜂群从被惊扰的蜂窝中倾巢而出,队员们头部、手臂等多处被蜇,最严重者被蜇5处,出现了头晕恶心伴心悸等休克前兆。当晚八点多,众人紧急赶往杭州市中医院武林院区,经过皮肤科医护团队的全力救治,这场夏夜惊魂才画上句号。
杭州市中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应航宇介绍,蜂蜇伤在中医理论中属于"虫毒伤",其病机核心为毒邪内侵、阻滞气血。根据临床观察,蜂毒伤人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毒邪外袭,壅滞肌肤,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出现瘀点瘀斑;中期毒陷经络,气血逆乱,可见水疱糜烂、肢体麻木;后期毒攻脏腑,阴阳失调,严重者可出现酱油尿、无尿、休克昏迷等危象。
"被蜂蜇伤后的第一时间处理尤为关键。"应航宇特别提醒,不同蜂种的处理方法各异。若是蜜蜂蜇伤,其毒液呈弱酸性,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若是马蜂蜇伤,毒液为弱碱性,则需用食醋湿敷中和。若无法辨别蜂种,可用清水反复冲洗伤口。随后要用镊子平行皮肤拔出毒刺,切忌挤压毒囊,以免更多毒液注入体内。处理完毕后,可用冰袋间歇冷敷患处,减轻肿胀疼痛。
值得注意的是,蜂蜇伤后需密切观察身体状况。若出现头晕、心悸、呼吸困难、全身皮疹等过敏反应,或发现尿色加深呈酱油色,提示可能出现溶血反应,须立即就医。杭州市中医院在救治此类患者时,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外敷院内中药制剂以解毒消肿,内服中药制剂加减清热解表,对局部肿胀剧烈者还会采用针刺放血疗法泻毒外出。
对于喜爱户外活动的市民,应航宇给出四点建议:一要避开蜂类活跃的灌木丛、岩缝等区域,勿携带甜味饮料;二要做好防护,穿着浅色长袖衣裤,避免使用香水等气味浓烈的护肤品;三要沉着应对,遭遇蜂群时保持静止,切勿拍打挥动;四要有所准备,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
"夏季是蜂类活动高峰期,但很多人对蜂毒危害认识不足。"应航宇提到,临床上常见患者轻信人乳涂抹等民间土方,反而延误救治时机。他特别强调,蜂毒可引发多器官损伤,规范处理才能避免后患。目前,杭州市中医院已开通24小时虫咬伤急诊绿色通道,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